首頁 /

人間萬事

 

正面思考與負面思考

 

幸福社會有很多定義,也可從若干指標去評估,如經濟水平、離婚率、公平正義、法治等。犯罪率低的國家,社會必然較為有序、和諧。要減少犯罪,防患於未然較事後的嚴懲有效。

 

美國研究顯示,三歲時自控能力較低的孩子,日後健康不佳、酗酒、吸毒、財務困難及違法犯罪的可能性較高。即使將社會階層、智力水平和家庭生活的差異考慮在內,答案亦然。

 

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EQ的重要,今天很多犯罪者有缺欠自控能力情形,包括暴躁易怒,習慣負面思考。雖從幼年就學到守法的道德觀念,卻極易失控而訴諸不當行為。所以談社會秩序和諧、守法時,不能僅從道德面思考。

 

美國駐北京資深記者麥克.舒曼著有《孔子和他創造的世界》一書,他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〈重提儒學無法根治腐敗〉指出,中國重新提倡儒學,認為是猖獗腐敗和商業欺詐行為的治理良藥。然而,「只有最樂天的思想家才會說服自己相信,幾條古老的孔子格言能夠代替真正的改革。」

 

儒家思想當然不完美,也未必適用於二十一世紀,但孔子的一些道德論述仍值得省思。不過,要根治腐敗、犯罪,的確不能光靠道德教育。心理學、行為科學、精神醫學都指出,從科學去瞭解「人性」,解析「天生性格」與腦部結構的關係,闡明理性、感性與行為之間的聯繫;從幼年教育開始引導,發展正面性格,更能建立扎實的守法觀念,不會輕易失控、逾矩。

 

部分犯罪者有「反社會人格」,認為社會虧欠於他。這種想法,可能形成於童年經驗及後來的成長過程。心理學研究顯示,正面回應壓力,可增強免疫系統。在身體上,健康的人較不會灰心喪志,自暴自棄。心理上,不易罹患精神疾病,憤世嫉俗,認為社會虧欠他而要「報復」。

 

美國研究發現,看見別人最美好一面的人,更可能成為快樂的人,而且較能自我調適。

 

「正向心理學」正成為二十一世紀顯學,國內外許多大學開設「正向心理學」課程,原因在於現代人愈來愈不快樂,認為外在環境愈來愈差。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調查估計,台灣有四十萬人嚴重煩躁,約每十人就有一人有情緒困擾,心情不好就想找人吵架,聽到小孩哭鬧就忍不住動手打小孩。

 

不快樂可能導致家庭教育闕如、家暴、不守交通規則、霸凌等問題,嚴重的導致族群衝突、歧視與犯罪等。正面思考的人會有「解決問題」的企圖心,找出方法迎接挑戰。反之被負面情緒打敗,責怪自己和環境。

 

負面思考者都會從不愉快事件中感受到「無助」,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況,無論什麼事情,到最後都會是壞的後果。久而久之,失去理性判斷,容易做出負面決策。據調查,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,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百分之八十八,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三倍。

 

業績與離職影響經濟,失業者、低經濟能力者愈多,愈容易形成社會問題,提高犯罪率。建立守法社會,要從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著手,EQ與IQ教學並重。正面思考的人愈多,快樂的人就愈多,自覺幸福就不會形成反社會人格,社會就愈和諧,監牢不會「人滿為患」。(摘自《人間福報》 )